经略狮子洋博发南动脉“波罗花落蛮娘拾,狮子洋开估舶通”,清代诗人屈大均所说的“狮子洋”是指珠江水道入海口段,因西岸莲花山上有石如狮而得名。2000年前,广州城东部皆为海水淹没,形成珠江出海口的“溺谷湾”。桑田沧海,岁月骎骎,河沙沉淀,八门入海。狮子洋水道即虎门水道,是八门中较宽的一支,最宽处约2.8公里,可通行3万吨级船舶。
狮子洋水道因扼守广州城入海门户,跨穗莞两城,历来就是十分重要的通商航道与战略要地。刚刚出台的《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提出联动莲花湾、庆盛、海鸥岛等地,协同东莞水乡、虎门,构筑总面积约320平方公里战略中枢——“狮子洋增长极”,“两洋南拓”的发展战略与“三核四极”的空间布局落到土地上,助力湾区时代的广州实现“经略海洋,面向世界”的奋力一跃。
一时,“狮子洋增长极”也成为大家热议的高频词。从2000版战略规划的“南拓”变为如今沿“狮子洋-伶仃洋”的“两洋南拓”,也有声音认为这是否会分散广州南拓的力量,消减对南沙的重视?其实恰恰相反,“两洋南拓”意味着位于狮子洋战略要道的番禺要与位于伶仃洋战略要道的南沙联手;狮子洋增长极的构建将促进南番莞聚力,推动广州面海融湾,推进环珠江口一体化建设。
自古以来,狮子洋是进出扶胥港的必经之路,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隋唐时期,扶胥港面朝狮子洋而建,珠江航道在此向南入南海;唐宋时期,以扶胥港为起点的“广州通海夷道”途经狮子洋、伶仃洋、南海、印度洋、波斯湾和东非海岸,通往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长约1.4万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也使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明万历年间,莲花塔落成,至明清时期,远道而来的外国商船从外洋穿过狮子洋水道,进入珠江航道后,见到的第一座显著航标就是莲花塔。它雄踞莲花山主峰上,成为中外船舶的“海航表望”。来华的外国人士看见莲花塔,就知道即将抵达省会广州城,故莲花塔有“省会华表”的美誉。
2000年,番禺经国务院批复撤市建区划归广州,为广州向南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腹地。是年,广州战略规划制定“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八字方针,其“南拓”战略意图为:一条南拓短轴沿地铁3号线自珠江新城至番禺市桥,约20公里长;一条南拓长轴延地铁4号线从广州科学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大学城、广州新城至南沙,长约60公里。广州城区从“云山珠水”跨向“山城田海”。
方略初定,需循序实施。由于南拓长轴60公里长度过大,超过了通勤一小时的同城范围,因此2000版战略规划在南拓轴中部的番禺石楼、石碁、东涌镇位置谋划建设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广州新城”,第一可以解决当时南沙作为重化工基地的生活配套需求;第二可以强化番禺东部发展支撑好南拓长轴的有序建设。
2005年南沙行政区设立,是年编制的《南沙地区发展规划》提出在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使广州从河港变成一个滨海城市。南沙区围绕港口发展经济,明确了“港口战略+工业化+重型化”的发展方向。2008年金融危机对珠三角制造业造成巨大冲击,为应对危机,2009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改革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南沙地区作为粤港澳重点合作区域,不仅承载着引领区域转型发展责任,还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节点”,南沙的定位趋于综合化。同年8月,计划投资额达90 亿美元的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选址南沙未能通过论证。这一结论撼动了南沙一直以来坚持的重型化发展思路,南沙也由此迎来了“后石化”的转型发展,并进入了“副中心时代”,开始了寻找更高定位、更为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南沙发展定位的调整带来的“蝴蝶效应”是狮子洋片区发展方向的变化。2009年广州启动第二轮战略规划,在八字方针基础上增加“中调”战略形成十字方针,确定了“一主六副”的空间格局,将整个番禺南部地区作为了六个城市副中心城区之一;“广州新城”作为“南拓轴中的节点”仍然保留,并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着手开发以居住与服务功能为主的亚运城。在这段时间,曾经沙田万里的广州南部,已然成为投资热土。2001年南沙港动工,2004年广州南站动工,2005年广州地铁3、4号线通车。大番禺(时含南沙)占广州GDP、人口的比例分别从2000年的11.8%、13.3%提升到2010年的17.1%、14.9%。
“黄金内湾”从珠江航道、东江汇流处延展到狮子洋、伶仃洋。《广州2049》坚定地延续南拓方略,提出“两洋南拓”的同时,鲜明提出一个崭新的广州增长极——“狮子洋增长极”。身处黄金内湾的中心,这既是广州“两洋南拓”新空间方针,为南拓提供坚实“中继”支撑,又是联通狮子洋两岸的关键枢纽。包括莲花湾在内的番禺东南部地区和庆盛枢纽片区等重点平台,正承担起引领壮大环狮子洋地区、挺起内湾中脊的战略使命。
以构建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为目标,带动广州稳步南拓,共融湾区,是空间战略坚定不移的步伐。但如果把广州南拓轴视为一个人,狮子洋地区则为腰部。腰部不强,人的健康状况也不会太好。
南沙距离广州中心城区有60公里,从国际经验看,实际上是两座城市(city)的关系。按伦敦、东京等世界超大城市经验,一般30公里是城市的辐射范围。据2022年统计,约有5.01万人居住在南沙而工作在其他地方,3.63万人居住在中心城区而工作在南沙,即南沙每日区外通勤人口达8.64万,占其就业人口的35%CQ9电子平台网站,且通勤点主要是广州中心城区与蕉门河地区,与番禺东部的通勤比较少。
汽车城是目前区域内第一大产业区,依托番禺汽车城,2022年番禺汽车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迸发强劲动力。创新城拥有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暨南大学番禺校区、广州医科大学番禺校区等多个院校,也正积极发展大学城智慧谷等产学研转化项目。庆盛枢纽片区拥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聚焦实验室知识向产品化阶段的转化。另外,在周边的南村、大龙、石碁一带也聚集了不少传统纺织服装、仪器仪表、灯光音响、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孵化了SHEIN(希音)全球独角兽企业。
缺乏一体化规划建设,各自“单打独斗”,使得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未能统筹,产业链协同未能建立,空间割裂与板块割据阻碍了产城融合。有产无城的表现之一就是生活服务配套有待优化,目前番禺东部地区小学、中学、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均不及50%。2007年广州借着亚运会契机规划打造亚运城,但亚运会赛后发展一直不温不火,人气聚集与生活配套始终欠缺。表现之二就是城市路网系统没有形成,目前番禺东部地区路网密度只有约4公里/平方公里,远没有8公里/平方公里的基本城市标准。有产无城导致番禺东部地区南北潮汐现象明显,与中心城区的潮汐通勤交通占比较高,业居分离严峻,高峰期新光大桥、番禺大桥等北向跨江通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黄金内湾”东岸城市已逐步形成走廊绵延发展格局,而广州与东岸城市的联系远远不够。目前莞深港人口密度均超过4千人/平方千米,接近东京等世界城市水平。东莞水乡片区、松山湖地区、滨海湾新区正与深圳的光明科学城、大空港地区、坂雪岗地区逐步发展成片,莞深科创走廊正迅速成形,东莞向南趋势明显。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珠海等集装箱经深中通道运往深圳可节省约300元/集装标箱,导致东岸对西岸各类要素的虹吸效应加强,可能对南番地区的区位价值产生影响。
目前,番禺东部虽然已有新化快速、东二环高速、南沙大桥三条通道连通东岸,但广佛之间的日通勤人数已达176万,深莞之间121万,穗莞之间却只有46万。从“连通”到“联合”,狮子洋两岸穗莞深度协作迫在眉睫。
狮子洋地区现状开发强度为34.7%,城镇开发边界内可新增建设用地约49平方公里,可开发空间潜力较大。
然而,长期板块式发展带来的土地破碎低效问题对“增容提质”造成了巨大掣肘。目前,区内有低效存量用地35平方公里,占现状建设用地比例的34%。约八成居住用地为村庄用地,约32%的工业用地位于产业区块外。零散工业地块地均产出仅约为6亿元/km2,远低于全市标准,亟需通过土地整理提供城市发展需要的连片完整用地空间。
狮子洋增长极是广州山城田海自然格局与人文资源交相辉映的独特之地。然而,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禀赋并未被充分挖掘与感知。相对滞后的发展状态让这些载颂千年的瑰宝蒙尘于乡野之中。
“洗甲心徒切,乘桴道欲穷。朝宗馀一岛,尚见百川东。” 屈大均的诗词道尽其山岛竦峙、一衣带水的独特地理景观。区内有7条外江骨干水道,58.1公里长的海岸线公里的海鸥岛岸线平方公里的海岛面积,七分山水三分城,生态优越。莲花山余脉东西贯穿,创造了平原上高低错落的丘围景观。
狮子洋地区文化资源丰富,集中体现了广府地区的文脉记忆,岭南文化、创新文化、海丝文化均留下了丰富的印记。地区内曾涌现清代诗人屈大均、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明代抗倭知县陈大有、陈白沙陈昊元,清代著名学者、东塾学派代表人物陈璞,番禺洪兵首领陈显良等名人。地区现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潭山村、岭南四大园林之一余荫山房、省会华表莲花山、东涌炮楼、沙路炮台遗址、屈氏大宗祠等。岭南画派、粤剧曲艺等广府文化生生不息,鳌鱼舞、飘色、乞巧、醒狮等民间艺术源远流芳,成为广大海内外粤语粤人共同的精神标识,与港澳文化更是同根同源、人缘相亲,可谓众多华侨的“原乡”之地。
如同横滨新都心之于东京湾、尔湾之于加州,每个世界级湾区都记录了若干区域增长极的成长轨迹。如何让狮子洋地区崛起为大湾区增长极,也需要从更广阔的空间进行思考。
东京湾横滨新都心的崛起是一个以产业为牵引的典型案例。19世纪末,横滨港口区位条件以及战争的影响推动了京滨工业带快速崛起。80年代的日本经历了经济泡沫破裂,东京开始引导新旧产业有序更替。通过国家层面颁布《首都圈整备法》等系列法规,在建设资金、交通项目、填海造陆、企业优惠政策等方面支持,日本将东京湾许多产业和人口迅速集中到横滨。1990年代中期,横滨产业园的2332家企业有半数来自东京,这不仅促成了横滨的崛起,也减轻了东京的“大城市病”。1990年代横滨开始启动“横滨港未来21”规划,在横滨湾逐步建成大批富有特色的现代建筑,容纳会展、创意产业、高新科技、娱乐休闲等,实现了从工业型港口向综合服务型港城转变,成为产城一体的现代化都心。
加州尔湾则是一个以大学为牵引促成区域增长极崛起的另一个典型案例。20世纪50年代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成立,在尔湾建立起功能复合的大学社区。20世纪70年代,初创公司税收补贴政策刺激高校技术外溢,尔湾初步形成科技企业集群,同时围绕尔湾分校建立多所科研型高校。20世纪90年代,尔湾稳定的毕业生源吸引大洛杉矶地区世界级科创企业进驻,本地初创企业持续建立形成上下游配套。大洛杉矶地区边缘的尔湾在知识的核心驱动力下,从6平方公里的大学社区,发展至如今近200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
狮子洋增长极既有类比横滨新都心的产业基础与聚集潜力,亦有比尔湾更为集中的大学园区,那么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崛起为区域增长极呢?
狮子洋增长极将承担起引领壮大环狮子洋地区、挺起内湾中脊的战略使命,成为老、新、未来“三广州”的战略衔接点,在谋深做实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中贡献力量。
一是从“中间”到“中坚”,促环狮子洋区域深度协作。相比环伶仃洋地区,环狮子洋地区在区域协同与要素集聚方面仍显滞后。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抱“黄金内湾”的新态势下,环狮子洋地区亟待从“中间”成长为“中坚”,跃升区域黄金十字中点。因此,可以向西与番禺万博、南站、佛山三龙湾科技城形成技术创新-产业服务-研发制造的水平分工;向东串联水乡新城、松山湖、滨海湾等核心枢纽平台,加强穗莞合作黏性;向南差异化联动南沙科创服务与产业资源,共建粤港澳“智源”;向北联动海丝城、科学城、知识城,共建广州科创走廊。
随着南大干线、佛莞城际等贯通,一条新的广佛莞发展带正在迅速成形。目前沿佛山中心区-广州南站–长隆万博-狮子洋增长极-东莞水乡-东莞中心区这条走廊,大量功能平台与开发项目正迅速集聚。狮子洋增长极的构筑,将极大促进这条功能带的形成,成为引领新时期广佛莞合作的前沿阵地。
二是从“众筹”到“统筹”,促“南番黄海”四区内聚协同发力。南沙、番禺、黄埔、海珠四区为水道所隔,都是广州东部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承载区,“众筹”有余而统筹不足。“独行快,众行远”,背靠背的发展状态可以通过狮子洋增长极的构筑进行重新梳理。
第一,通过狮子洋增长极构筑增强南番深度协作。2005年南沙从番禺划出,2012年大岗、东涌、榄核三镇从番禺划给南沙。兄弟分家多年,现阶段两区发展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番禺发展重心在西而南沙发展重心在南,联系通道虽多但发展联动却少。长期以来,南沙有国家平台但“缺人”,常住人口仅为90万人,远少于番禺(282万人),社会消费总量也仅为267亿元,城镇就业人口也仅30多万。相比而言,番禺人口众多、人才充足,创新城和大学城汇集12所重点高校、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高校人才集聚地和研发组团。因此,狮子洋增长极将能够提供载体,促进南番两区在产业和人才方面的高效流动,协同建立世界一流的产学研转换区。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第二,狮子洋增长极的构建有利番禺与黄埔、海珠一体协同。狮子洋地区正好位于广州“东进”、“南拓”两条轴线的中转位置,也是三区的交界地区。目前,海珠的琶洲东地区、黄埔的海丝城都提出了各自的规划构想,生物岛的大量生物医药企业也正积极寻找外拓空间。因此,狮子洋增长极的构建将能统筹好三区衔接地区的规划建设,形成一个以珠江航道、东江交汇口为中心,囊括黄埔、海珠、番禺、东莞四条岸线,以长洲岛、大吉沙岛等为绿核的“两江四岸”地区。
一是促创新孵化,让民营经济蹄疾步稳。过去一段时间内,城中村等非常规经济载体孵化了番禺许多创新平台与企业。目前,中国十大独角兽广州占2席,均位于狮子洋增长极,总估值4600亿,排名全市第一。同时在音响、珠宝、旅游、红木家具等细分领域涌现出锐丰音响、柏丽德、谢瑞麟、长隆、比音勒芬和海大集团等大批全球全国知名企业。民营经济是广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贡献50%以上税收、6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企业数量,在推动转变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有可为。随着城中村改造的推进,不应该把原有产业简单当成“低端产业”一退了之,而要考虑产业链的延续和升级。要改变村民依赖房屋租金的经济模式,通过打造较低成本的产业社区来留住产业,完善产业配套及服务。作为内地数百万家庭支柱的就业者,在这里可以以较低的价格租到一处住所,吃到一餐便宜的饭,获得一份可观的工作,这也是广州的担当。
二是促数字转型,让AI赋能先进制造。在大湾区,传统制造业与科技之间的化学反应仍在发酵,AI正在成为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催化更多“老树发新芽”的变革。长期以来,人工智能(AI)基础层研究是广州短板,基础层企业数量占比约14%,低于北京(22%)、上海(21%)、深圳(23%)等城市,而大学城、创新城华工国际校区、庆盛港科大都具备人工智能基础层研发技术与顶尖人才优势。结合番禺、佛山和东莞的制造业优势,从需求端寻求场景,牵引技术创新,可助力广州在群雄逐鹿的人工智能领域弯道超车,为大湾区制造业赋能。目前,狮子洋地区的汽车产业已进入智能化的崭新阶段,利用先进传感、自主决策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汽车生产,在无人驾驶领域集成应用,2023年广汽埃安也入选全球唯一一座新能源汽车“灯塔工厂”。
三是促智核引领,加速广佛莞传统产业带提级。当前,狮子洋周边地区传统产业比重仍然较大。2020年东莞水乡功能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足1/3,远低于全省的比重(56.1%)。而在番禺南村、大龙、石碁一带也聚集了不少纺织服装、仪器仪表、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狮子洋增长极的构筑,将可以充分发挥大湾区“最强大脑”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人才高地”的巨大优势,带动广佛莞传统制造业带进阶提级。
狮子洋增长极的构筑将能有助于整合区内优越的人文自然资源,延续广州千年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一是有利于赓续岭南文脉。狮子洋地区是湾区福源宝地,岭南文化绵延,水乡特色浓郁。通过增长极构筑,整合人文资源,打造湾区人的精神归属家园,建设“中国气派、岭南风格、广州特质”的人文之城。
二是有利于延续山海城脉。狮子洋地区是湾区生态中心、候鸟迁徙中转站和广州重要生态廊道。依托通山达海的自然资源本底,构建尊重自然、韧性安全的生态格局,能打造“游山乐水”高质量休闲空间,让湾区人邂逅“看得到山、望得到水”的如诗如画慢生活,畅享更优质、更丰富的绿美生境。
三是有利于继承海丝商脉。狮子洋西岸,自古为广州出海门户,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千年前,中国的丝绸、瓷器从狮子洋扬帆起航,穿越南海、印度洋、波斯湾,远销东非和欧洲。千年后,狮子洋地区的商脉基因同样能迸发活力。增长极的构筑,国际采购中心和时尚发布地的打造,将能使狮子洋地区现有的珠宝首饰、服装纺织、动漫游艺等时尚产品走向全球。而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高科技产品也将因现代商贸赋能而拥有更广袤的全球市场。
江海汇聚景怡然,八方引流天地宽。狮子洋增长极的建设方案落地,关键在于变江海之隔为景,引湾区资源为流,实现四“聚”。
近20年前从番禺分离出的南沙,在城市竞合新赛道中,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再度与番禺携手。如何把现状较零散的功能板块与两岸地区聚合为一个增长极?关键在于加密联系通道,重塑山海新城格局。
一是要重新整理结构,构建“四区一岛”的整体空间布局。四区即莲花湾地区、庆盛地区、东莞水乡片区与滨海湾新区,一岛即海鸥岛战略留白核。要建立四区紧密的功能协作,促使莲花湾的装备智造、庆盛的科技研发与港澳资源、水乡的传统制造、滨海湾的电子信息产业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可以考虑依托创新城、庆盛枢纽的优势学科资源与产研转化,推动东岸的东莞建设新材料研发制造生态圈和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第三代半导体等新兴产业。西岸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赋能东岸的造纸、纺织等传统产业,预计实现生产效率提升20-30倍,能源消耗下降约30%。
海鸥岛地区是珠江口上的一颗明珠,要将其作为未来承载粤港澳合作、国家“大事件”与重大生态项目的战略留白空间。珠江口自洛溪岛、小谷围岛至海鸥岛、大小虎岛、滨海湾、立沙岛等,正好形成了狮子洋畔的“超级岛链”。
二是要汇聚“新通道”,加密区域基础设施提升区位价值。要谋划推进系列铁路通道、跨江通道、轨道交通,推动狮子洋增长极成为区域交通中心。应加快佛莞城际、广中珠澳高铁、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等区域重大铁路通道建设,提升区域交通枢纽地位。推进莲花山通道、番莞通道、狮子洋通道等跨江通道的建设,对接湾区东岸城市,增强狮子洋两岸链接能力。全面促进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人流、物流、创新流、产业流的高效对流。
三要与广州中心城区多网协同,构建全面融入中心城区半小时经济生活圈的便捷交通网络。应优化支撑轴带极核布局的快速通道体系,加快推进4号线号线号线等轨道建设,强化纵向轨道交通和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直连。推动东部干线、金光大道等纵向交通干道、快速通道的建设,与广澳高速形成“一高一快一预留”的纵向交通干道体系。推进莲花大道、沙湾干线等横向交通干道建设,与纵向交通干道形成畅通四至的干道体系。
南番莞与港澳一衣带水,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目前海外港澳同胞约6000万人,狮子洋增长极如何吸引和留住港澳人才?关键在于建设好宜居宜业的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一是建宜居家园,引港澳人才。宜居家园关键是配套。伦敦大都市区每万人拥有文化设施的数量达到0.64个、巴黎大区为0.56个、纽约大都市区0.54个,珠三角仅为0.22个。因此,可以考虑围绕庆盛、亚运城等几个生活板块,打造全覆盖的15分钟生活圈,植入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人才交流中心、智造展销中心,配置港风咖啡厅、茶室、创客空间、日托中心、健身中心、24小时便利店等服务设施,构建粤港澳居民社交文化场景。通过提供保险可携带支付、医养机构技术合作、精简居住登记程序等便利,支持港澳青年居住生活。
得益于“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陆续实施。港澳市民“一脚油门”便可直通狮子洋增长极,广州经济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可以在“双向奔赴”中发挥更大价值。
二是建宜业城市,筑活力都市。近悦远来的理想之城,也是就业机会丰富、创新氛围浓厚的希望之城。狮子洋增长极未来可望吸引上万家港澳资企业(现有1600多家),建立若干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特别应发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的窗口作用,吸引港澳青年就近创业。可以通过建设一些“网红”型港澳青年创业社区,如植入Z世公区、艺术氛围办公楼、连廊艺术展区、一站式管家运维服务等,打造对标硅巷的新型创业空间。
狮子洋增长极是全市实体经济的主战场、新质生产力的承载地,也是改革开放初期享誉全国的“南番顺”中的重要一员,在地缘优势下,传统产业如何“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如何“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又如何“向前而行”?关键在于围绕供应链、制造产业链、未来产业链筑就湾区创新灯塔。
一是育柔性供应链,“小单产业”变“数字经济”。义乌小商品贸易市场一年约有134亿件快递,广州排第二约114亿快递,“小单快反”经济活力蒸蒸日上,许多小商品贸易集群的生产地位于狮子洋增长极。据调查,中大布匹批发市场租金约60元-80/平方米/月,相比之下,番禺产业厂房约20-30元/平方米/月,未来在保留城中村原有的生产、交易、物流、品牌管理、伙伴共享等产业链网络的基础上,可通过提供产业保障房,留住城中村的种子企业,推动南村镇、石碁镇纺织服装、灯光音响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向品牌化发展,避免优质产业主体在更新改造中大量流失,同时支持利润率和附加值较高的产业环节就地转型升级,支持企业通过“都市工业”、“工业上楼”路径做大做强。同时提升周边空间品质,依托旧厂改造高品质、低成本的人才公寓以及互联网产业共享平台,减轻外来人员的生活生产压力,又产生了人才集聚效应, 在保持原有的社会网络同时逐步形成更高品质的特色化社区。
二是育智能制造产业链,“制造力”变“智造力”。狮子洋增长极可以依托现状基础做大做强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储能三大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实体经济。2022年,番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增加值910.42亿元,占全区GDP比重为33.65%,新兴产业雏形初现。新型储能、现代装备制造与新能源汽车密不可分,依托狮子洋广汽基地、广州大学城等平台资源,打造番禺汽车城-番禺经济技术开发区、番禺智能创新园、庆盛粤港深度合作园三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草灌木林”共生蓬勃发展的“智造”产业新高地。
三是育未来产业链,“想象力”变“生产力”。2022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榜单中,广州16位上榜的创业先锋,均来自大学城。要用好湾区“智核”的科研与人才资源,推动大学城研发优势在创新城实现产业转化。要依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周边创新平台,打造“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引育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服务资源,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未来产业所需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脑机接口等技术依赖于更强的算力、更精细的芯片。面对“卡脖子”技术,2023年广州成立了1500亿元产业基金,重点投资芯片等技术行业。狮子洋增长极可承接政策东风,布局未来产业研发、总部功能,与水乡新城、虎门地区的实验产地、零部件生成基地形成联动布局,培育未来产业集群。
狮子洋增长极不仅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同时也是岭南文化和海丝文化的重要交汇点,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何打造粤人生态人文家园,形成富有魅力、宜游宜居绿美之城?关键在于凝聚地域生态与文化,打造显山理水寄千年狮洋情愁的岭南水乡。
一是聚“地”气,理山海特色。应依托海鸥岛、莲花山、尖峰山等绿美空间,统筹河网密布的自然本底,构建山水融合、游山乐水的生态宜人绿色体验地。推动环狮子洋地区生态协同保护和修复,联动共建水网生态廊道和飞鸟鱼虫带,打造紫坭水道-沙湾水道-海鸥岛-麻涌水系的岭南魅力水乡走廊,为鸟类迁徙提供生态踏脚石。通过建设滨水绿道、80公里沿江骑行环线,让游客居民得以开窗见绿,出门入园。
二是聚“文”气,营文脉串珠。可以宁仁古道为线索串联大岭村、潭山村、莲花山等岭南文化和海丝文化资源,以珠江水道联系创新城构建文旅融合带,营造岭南韵、海丝核、创新场的文化空间。以大岭村、潭山村为核心,促进文旅融合,呈现岭南风韵,传统文化引领多主题节事。以莲花山为核心,策划海丝文化游线,强化莲花塔“珠江水道第一站”的核心地位。围绕大学城-创新城、石碁智造城聚集创新产业簇群,构筑文化聚落。最终在狮子洋增长极构建可识别、可感知的“黄金内湾”文化景观。
未来,还可以策划组织一些国际“大事件”,如利用海鸥岛等承办世博会,利用亚运城再承办大型运动赛事等,向世界再现狮子洋开放共享的国际形象。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正处于迈向中心型世界城市关键期的广州,需要以新的空间战略撬动新的发展杠杆,迎接新的挑战。风劲帆满,蓄力腾飞,狮子洋增长极动能澎湃、生机勃发、正当其时。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将看到,一颗拥有巨大活力和竞争力的新星崛起于大湾区,一个既有发展强劲张力、更有诗和远方的安居乐业之地矗立于南海之滨。